中藥制丸機的工作特點
- 2019-08-05-
中藥制丸機制丸工藝流程——損壞、和藥、制丸條、分粒、搓圓、單調、整丸、質量檢查、包裝。
(1)損壞:藥材經炮制後損壞成細粉,混勻過六号篩,蜂蜜按處方中藥材的性質,煉制成合适程度的煉蜜。
(2)和藥;将混勻的藥粉與合适的煉蜜混組成軟硬合适、可塑性較大的丸塊的操作,是塑制蜜丸的關鍵工序。蜜與藥粉的份額一般是l:1~1:1.5;一般含糖類、膠類及油脂類等的藥粉,用蜜量宜少;含纖維質較多或質輕而黏性差的藥粉,用蜜量宜多,可高達1:2以上。
(3)制丸條:丸塊應制成粗細恰當的丸條以便于分粒,丸條要求粗細均勻共同,表面光滑,内部充沛而無空隙。小量制備用搓條闆,大量生産用丸條機。
(4)制丸粒:手工制丸可用搓丸闆,大量生産選用中藥制丸機,中藥制丸機機有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,後者制丸成型較好,但也不适用于質地松軟的丸塊成型
(5)單調:運用嫩蜜或中蜜偏嫩制成的蜜丸,須在60℃~80℃單調。
(6)蜜丸的包裝: 先備好無毒塑料薄膜(過去用皮紙或蜂臘),每張大約10X10cm巨細。每和一丸就用薄膜包裹一丸,不必另作“陰幹”。和完後再用消毒用具裝存備用。
包裝與儲藏:制成的蜜丸,外形圓整光滑,表面細密潤澤,無可見纖維或其它異色點,待藥丸發汗(3天),表面變硬,然後用蠟紙、玻璃紙、塑料袋或蠟殼等包好,儲存于陰涼單調處。
上一條: 什麼推動了中藥材粉碎機的市場良性發展
下一條: 膠囊填充機的應用特點